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四名教师赴京参加国家级体育科研研修班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体育科学研究

4278  2025-08-28 20:29:53

       2025年8月18日至22日,北京体育大学成功举办第14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暑期研修班”,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与此次国家级学术盛会。本次研修班以“人工智能与体育科学研究”为主题,汇聚全国150余名体育学、心理学领域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体育科研范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国家级平台赋能:聚焦AI与体育科研深度融合
本次研修班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应激适应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等权威机构指导。课程设计涵盖“生成式大模型应用”“体育智能计算框架”“AI驱动的科研智能体构建”等前沿领域,邀请北京体育大学沈燕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文轩博士、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肖丹丹教授等12位知名专家授课,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实操演练等形式,系统解析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科研写作、教学创新中的落地路径。

       沈阳科技学院教师团队在研修期间重点参与了“AI时代教学破局点”“体育科研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等模块学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欧阳桃花教授以“三重境界”哲学思维启发学员,强调科研需“躬身入局后跳脱框架”,直指问题本质;上海体育大学与百度联合研发的“上体体育大模型”案例,则展示了AI如何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为跳水、游泳等项目提供精准技战术支持,引发教师对智慧体育教学的深度思考。

       技术赋能实践: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
       研修班特别设置“生成式大模型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工作坊,王文轩博士通过心理学与体育学双维度拆解,指导学员掌握提示词设计、人类对齐强化学习等核心技能。沈阳科技学院教师在实操环节中,利用AI工具完成运动干预方案优化,并就“基层体育教育中数据不足的解决方案”“智能体合作权益分配”等现实问题与专家展开探讨。王文轩强调:“AI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科研人员需在数据脱敏、学术伦理边界等关键环节保持审慎。”

       在“人工智能与乒乓球科研”专题中,肖丹丹教授展示的“乒小智App”成为焦点。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捕捉运动员动作轨迹,结合AI算法生成个性化训练报告,已应用于国家乒乓球队日常训练。沈阳科技学院教师表示,此类案例为学院智慧体育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计划在篮球、田径等项目中探索AI动作识别与负荷监测的融合应用。

      学术共同体构建:推动东北体育科研结业仪式上,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王英春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正以“时代精神”重构体育科研生态,本次研修班通过“理论-技术-应用”三维融合,助力学者突破传统研究壁垒。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带队教师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更新了团队对AI技术的认知,更通过与全国顶尖学者的交流,明确了“数据驱动-模型优化-场景落地”的科研路径。

       据悉,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近年来持续推进“科技+体育”战略,已建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智慧体育教学中心等平台。此次参训教师将牵头组建AI体育科研小组,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大学生体质健康预测模型”“AI辅助篮球战术决策系统”等课题立项,力争在东北地区体育科研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示范作用。

       本次国家级研修班的参与,标志着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在人工智能与体育科研交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随着“体育+人工智能”行动 计划纳入《“十五五”体育科教发展规划》,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北京体育大学等机构的合作,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推动东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
邮编:110167   电话:024-31679767/31969585
Copyright © 2022 沈阳科技学院 辽ICP备11020003号-1
  • 微信平台
  • 抖音平台
  • 微博平台